



::
不妨直說,雖然仍然是測試版,但筆者留意
網站最令人眼睛發亮的原因,正是用另一個角度去欣賞書籍設計。書本有許多結構,可以有許多鑑賞角度,釘裝、排版、物料、尺寸、手感,但
分類方法也相當細心,可以由不同層面去搜索書籍,由最普遍的書名、作者、出版日期或出版社等出發,對專為設計師以設的搜查方法,例如攝影師、插畫師,美術總監,甚至封面字體也一一照顧。
網站皆提供部份書籍封面設計師的自家網站連結,或其他有關書籍封面設計網站的資訊;對某本書情有獨鍾的話,也大可以透過連結到amazon訂購。
書本是被動的,沒有醒目貼題的封面,在茫茫書海中,莫說是買回家,連被人拿上手的機會也沒有,太易被人忽視,太易打入冷宮。這份重要性,正正可能就是
將書籍封面推至置身畫廊一樣,有系統地收藏資料的人,都是有心人,都是有心欣賞身邊事物的人。
不想走火入魔的話,衷心的勸告大家不要瀏覽
Ref:
::
以上載於